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苏州常熟蒋巷村:三产融合振兴路 五位一体“桃花源”

    信息发布者:朱地良
    2018-09-20 08:56:55    来源:人民网   转载

    在苏州沙家浜水乡,常熟市东南隅,坐落着一个让城市人羡慕、外国人信服、领导人点赞的明星村——蒋巷村。

    半个世纪以来,蒋巷村的干部群众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的带领下团结致富一条心,把一个十年九荒的贫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了一条以工哺农、农旅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个村现有村民192户、875人,2017年全村经济总产值10亿元,村级可支配财力超2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5万元,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9000元。

    在这里,三产融合发展,四季风景如画,五位一体共荣,村民家家住别墅,人人享福利,因此被称为当世“桃花源”。无疑,蒋巷人是幸福的,而“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

    升级农业 改土换地“拔穷根”

    做了45年村书记,常德盛有个习惯,每天天一亮,7点来钟准时到村里,大小角落巡查一遍,大小事情心中有数。仔细看,你会发现老常书记走路有些罗圈腿,村里许多上了年纪的村民也有这个“毛病”,这是当年挑担填田、大干苦干留下的印记。

    蒋巷村位于苏州辖下常熟、昆山、太仓三大经济强市交界处。上世纪60年代,这里可是一块土瘠水恶的“烂泥地”,村民苦种一年,收成寥寥,当时人称“宁去新疆,不去蒋巷”。更可怕的是,全村有400多人患有血吸虫病,男女老少“肚皮大,脸色黄”,劳动力严重缺乏。“穷不会生根,富也不是天生。”青年时代的常德盛拿出“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决心,发誓要改变穷面貌,让乡亲们吃饱饭。

    粮食问题是头等大事。到70年代,村里发起农田大会战,通过一系列水利开道、低圩改造、治水造田工程,蒋巷人硬是把千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彻底改变了“小雨水汪汪,大雨成汪洋”的困局。此后,修路建渠,沤肥养田,实施储粮于田的沃土工程,按生产需要调整布局,昔日贫瘠的土地开始变得松软肥沃。80年代初,蒋巷村亩产粮食超过千斤,成为远近有名的“产粮巨人”。直到今天,蒋巷村仍是全省人均向国家出售粮食最多的行政村之一。

    和过去又不同,蒋巷村自2015年开始推广有机农业,目前有机稻种植面积推广到800亩。村委副主任王进明说,有机稻亩产八九百斤,每斤单价约10元,相比常规种植虽然亩产1200斤左右,单价却只有两三块钱,“种植有机稻比以前收入要翻一番”。认定农业有希望、有奔头,26岁的蒋荫达3年前退伍回村里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包括他在内的12个大户负责村里1200多亩稻田的生产管理,他还在尝试通过电商把蒋巷村的大米卖到全国去。

    此外,全村规划有竹园300亩、果园200亩、蔬菜50亩,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仅提高了产出效益,还优化了生态环境。


    打赏捐赠
    2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